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鲜明的理论品格

2020-04-18 10:35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理论品格。其中,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人民性这一理论品格的最直接表达。

  始终同人民群众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人民性贯穿党的全部工作中。

  人民性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社会历史观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如何认识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一种科学理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价值追求,就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就能成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支柱。

  人民性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所谓“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人民性揭示人民是生产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性活动,如果没有人民的历史活动,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一种科学理论只有坚持和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人民性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实践。人民性科学揭示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起码的常识。但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都犯了颠覆性错误,颠倒了领袖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善于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也要造就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承认领袖的作用并不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相反,是在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前提下肯定人民领袖的作用。任何把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和肯定人民领袖作用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和论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种理论只要科学揭示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实践,提升执政的科学化水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种形态上,还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风范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在理论形态上形成了严密而系统的观点,如在战略层面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认识论具体层面上提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是一致的、统一的观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动力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观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主要使命的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的观点;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能丢的观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观点;不能淡化“赶考”意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品格更加鲜明。

  在实践形态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上。鲜明的人民性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社会主义民主成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文化发展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好的民生福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在党的建设上,强调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统一,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风范上。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铮铮誓言,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职责坦承,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我境界,反映了总书记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这一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理论品格的人民性在理论和实践两种形态中彰显得更加充盈和鲜明。

  总之,把握了人民性这一理论品格,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说,把握了人民性这一理论品格,就把握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理论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理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理论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人民性这一理论品格,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一是要满足人民的理论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理论的需求、对理论成果的质量和品位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在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民有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的理论需求。人民有所呼,我们要有所应,要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回应人民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高品质的理论需求,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理论精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同时要把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面向群众的理论宣传寓于社科服务中,努力在服务群众中宣传引导群众,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感召力,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二是创新理论宣传方式,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理论宣传贵在创新。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加强理论工作的内容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素养。要创新、拓展理论宣传工作的对象和渠道,使之延伸至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要掌握和运用高新科技成果,运用“互联网+”,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高理论宣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壮大理论宣传工作的实力,使理论宣传工作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常言道,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要注重把握群众理论需求特点,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着力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三是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打造群众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理论学习载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广东学习平台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革命性变革和重大突破,使用方便、内容丰富、权威性强,已逐步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得上、离不开的理论学习载体,上平台学习日渐成为广大用户的日常习惯。要紧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这条主线,加强策划,进一步优化栏目内容,抓好爆款精品的内容生产,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更加突出广东特色和各地特色,增加深度稿件、视频稿件的比重,注重增强平台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实施线上线下的学习联动,推动学习平台进高校、进社区、进基层等全覆盖工作,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用好平台,在全社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要保持定力,锲而不舍做好平台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理论学习载体。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