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重任深山党旗红

2009-12-31 14:19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在汉滨区西北部的沈坝镇,有一个最边远的山村那就是张四营村。这里地处深山,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十年前还没有通电,没有公路,老百姓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
    村民的穷苦状况老是让刚刚上任的女支部书记陈金莲睡不着觉。这个土生土长的女共产党员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于是她召集全村村民大会,想听听大家的想法。经过村民激烈讨论,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后代子孙再受穷。
    1997年,陈金连带领村民打响了打开山门的第一仗。党支部、村委会动员农民群众集资捐款,日上劳200人,广大党员、群众披星戴月地奋战了3个月,硬是在人、畜难行的山崖上开凿出一条长达6.8公里的宽阔的通村公路。通车的那个早春,全村群众大摆宴席庆贺,隆隆的鞭炮声把个沉寂了无数个世纪的山谷震得柳絮纷扬,全村老少心里都乐开了花。
    2000年,陈金连带领群众又打响了迎接文明的第二仗。这一年,他们通过集资投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分居在莽莽群山之间的群众拉通了高低压输电线路,使全村147户群众家家告别了煤油灯,都用上了电。不少人当年就买了电视机,用上了电饭锅和洗衣机。
    通电通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基本改善,但是村民收入依然很低,2004年,全村贫困人口高达480人,占总人口的80%。为了使村民过上真正富裕的生活,2005年,陈金莲抓住扶贫重点村建设的契机,带领群众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新村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以蚕桑生产、魔芋生产、畜禽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当年新建优质桑园300余亩,发展魔芋190余亩,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林特园,年养猪600头,养蚕400张,劳务输出280余人。四大产业的形成有力的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她们还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核桃栽植200亩,积极培育农民后续增收项目。在上级扶贫部门支持下,新村建设也取得了累累成果:完成农网改造147户,100%户用上了安全电,实现“一户一表”,城乡一个价;电视、电话已覆盖全村,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安装电话72部、手机用户92部,户均达到一部;修建通组公路4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70%户通公路。建人饮工程一处,解决30多户饮水问题。修建便民桥2处。建起了村组织活动室、卫生室,具备卫生防疫、疾病医疗等基本功能,新建村小学一座3间12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民风得到转变,社会治安状况渐好,各项民事纠风逐渐减少;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完成农户“五改、三建”示范户30户,全村改厨119户,改厕74户,改圈80户,实施庄园绿化,过去的“脏、乱、差”逐步变成干净、整洁的新农村风貌。
    张四营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村,然而,作为“大当家”的陈金莲支书始终没有安逸下来。通村公路不能保证晴雨畅通,农电网年久老化,不仅不能保证群众正常用电,而且还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通村路硬化目标,2009年3月,支书陈金莲和村委会主任曾尚典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捐资投劳。村委会严格按照财经管理制度办事,为群众打好捐款收据,加盖村委会公章,并按信用社利息计息。收支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物资采购由群众代表参与。群众捐款热情高涨,特别是老党员石贵修、彭益元、困难群众李在银、曾尚德、罗德平等人主动贷款交纳。其中8名党员在开会当天带头捐款10万元。短短的2个月顺利筹措了25万元公路打底子资金。加上国家配套资金,目前,这条张四营人期盼已久的水泥路已经顺利竣工投入使用。
2009年8月,陈金莲在抓通村路硬化的同时,多次到电管部门,争取到了农村网改项目资金68万元。目前,张四营村的网改工程也已经完成,群众可望春节前用上优质电源。
   “新房拔地起,里外都漂亮,钢筋玻璃窗,水泥地面光,人人喜洋洋”----张四营村文书李昌福说这便是现在张四营村的生动写照。这个当年条件最差的穷村,现在已经成为汉滨北山最漂亮最富裕的小山村。谈及这一切变化,张四营老百姓都说应该归功于他们的好支书,归功于这位有着17年党龄的普通女党员,这位34年扎根在最基层的平凡村干部陈金莲。她用自己实际行动印证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足迹。
(汉滨区沈坝镇党委通讯组    汪道琦    袁冲    邓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