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和“责任”,白河一名90后女干部带着婆婆和娃来扶贫

2019-07-12 09: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扶贫”是这些年出现频率最多也最暖心的词汇。而一个90后女帮扶干部带着婆婆和娃娃去扶贫,你也许难以相信,又不是逛街走亲戚,托儿带母的咋行?可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8年初夏,白河县住建局增派驻村干部,还在休产假的严都梅,想都没想就报了名。领导说,你孩子还不到六个月,爱人又在外地工作,娃娃怎么办?“娃的事可以想办法,脱贫攻坚不能误。”严都梅没有丝毫犹豫。

5月初的一天,一辆面包车载着婆婆、严都梅和不满6个月的娃娃一起,带着大包小包的衣服被子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一路颠簸来到了仓上镇马庄村。

“真的带来了!”在路旁等候的村支书,看着祖孙三代,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支书,你放心,我决不会耽误工作!”严都梅迎着周围诧异的目光,说出了自己的决心。一家三口在村委会附近租了间民房,算是祖孙三人简易的家。

马庄村离白河县城75公里,全村5751828人,在册贫困户就有281911人,属于深度贫困村。

初来马庄,村民们见是女同志,又带着老小,心想这咋开展工作呀?但人们发现,草草收拾了住处,第二天婆婆在“家”带孩子,她就跟工作队一起入户走访,从老坟坡到十字垭,从火神庙到安沟垴。一组一户的跑下来,张家养了几头牛;李家种了几亩蔗杆;哪位老人有慢病;哪家饮水有困难,她记得清清楚楚。

带着孩子驻村,那种困难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去年脱贫退出检查验收那阵,入户核实数据,整改档案,孩子饿了,婆婆抱来喂一遍奶;晚上和大家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第二天照样按时签到,该跑的照样跑,当干的接着干。

帮扶工作队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一般驻村不低于20天,按说正在哺乳期的严都梅保证出勤任务都不错了,而从签到统计表上看到,她每月都是超额出勤,最多时工作达29天。这一切的动力,都源于家人的理解支持,源于她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执着信念。

一次到3公里外的帮扶户家里落实产业,刚到农户家,手机响了,电话里婆婆焦急的声音传来:“娃病了,又吐又烧,咋弄?”严都梅听了一阵心疼,娃是娘的心头肉,不能有一点闪失,可贫困户的产业建设更是关乎脱贫的大事,若不及时对接定妥,就耽误事了!

严都梅一边安慰婆婆,一边做帮扶户的工作,等核实好地块和产业项目,心急火燎赶回那个临时的家时,孩子已在别人的帮助下送到了村卫生室。为不影响工作,第二天,严都梅将婆婆和孩子送回县城,让丈夫和婆婆陪护孩子住院,她当天赶回村里,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内疚。

帮扶工作中,吃“闭门羹”是许多一线干部常遇到的事,严都梅也不例外。一贫困户因某些要求没达到满意,她在入户时几次被挡在门外;也有人因她没带“长”字,解决不了“大问题”而冷言冷语,不予配合,但严都梅也不计较,她要用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

严都梅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驻村帮扶以来,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先后为村民宋某、刘某、周某提供法律服务;调解邓某与袁某的家庭矛盾;村里产业建设与基础建设中,她负责起草各种协议;马庄村成立裕民专业合作社时,她一手“跑”回所有手续。

在马庄村,帮扶干部每人包10个贫困户,但开展“帮扶”并没有你我之分,谁方便谁上手。六组单身贫困户赵龙海,去年养500只鸡,3头猪,忙得“搅不浑水”时,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严都梅得知后,上门给他鼓劲,使他最终坚持下来,年底顺利摘了贫困帽。2019年,赵龙海继续发展养殖业,为持续增收打好了基础。

群众心里有杆秤,她的付出大家都记在心里,“小严”也成了乡亲们对她最亲热的称呼,村里的婶子媳妇有心里话都喜欢跟她唠,甚至念叨全村脱贫摘帽就很难见到她了。

“严都梅这女子做事踏实,当初见她带着婆婆,抱个奶娃子,我的心也咯噔一下。可事实证明她是个出色的帮扶干部,做软件也是把好手,只要交给她的事,你就放心!”村主任杜大华说。

婆婆带惯了,一岁半的孩子现在只恋奶奶不恋妈,这让她有时感觉心里不是滋味。婆婆跟她一起受了不少苦,丈夫好长时间见不到她一面,她感谢家人为她、为扶贫事业的理解、支持和付出。

因为爱,因为责任,脱贫攻坚路上,她与千万个投身扶贫一线的同仁们一道,谱写着一曲曲决战脱贫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