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带来生机无限;一场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改出气象万千。
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加强和改进群团意见印发,群团改革的东风劲吹全国上下,群团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形势催人奋进,改革时不我待。安康市妇联在市委和省妇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改革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强“三性”去“四化”为导向,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妇联组织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业”、变“上冷下热”为“上下呼应”、变“隔着肚皮”为“贴心贴肝”的改革目标正逐步实现。
对比数字:强基固本显成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为改变妇联工作“基础不牢”状况和妇干队伍“倒金字塔”结构,让基层组织强筋健骨,让妇干队伍发展壮大。市妇联与市委组织部就基层妇联改革专文安排,采取巡回指导、抓点示范、现场推进、每月通报、后进约谈等方式全力推动改革。2017年末,我市全面完成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镇(办)妇联区域化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1832个村(社区)妇联执委达27886人、增加27514人,140个镇(办)妇联执委达4340人、增加3816人,新建“两新”组织妇联249个,依托院落楼宇成立妇女小组15320个,建设“妇女儿童之家”2552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可喜局面逐步形成,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逐渐打通。在汉阴县平梁镇,改革前,妇联组织活动需要学校、医院等参加时,必须由镇领导协调、单位领导层层安排;改革后,学校、医院的女性班子成员担任镇妇联兼职副主席或执委,由镇妇联直接安排工作,服务妇女的资源更加丰富、机制更加顺畅。
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旺。为吸引聚集更多优秀女性为妇联工作出智出力,市妇联打破行业限制、身份束缚,通过群众推举、组织荐才、代表选举、发文聘任等方式,让2233名有热情、有专长、有威信的女退休教师、能人大户、文艺骨干、法律工作者等担任各级妇联兼职副主席,让她们站在妇联之外看妇联,履行妇联职责帮妇女,成为妇联服务妇女群众的生力军。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老年合唱团副团长徐汉珍,曾带领社区老人荣获全国中老年文化活动金奖,现在作为社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全面负责社区妇女文化活动。她表示,有了妇联副主席的身份,工作更名正言顺了,更有劲头和信心把家乡唱给全国、全世界的人们听。中坝村妇联兼职副主席、村文书李小秘说:“以前干妇联的工作是在帮忙,现在这就是自己的分内事。”
用光荣的事业吸引人,用适当的待遇稳定人。长期以来,大多村级妇联主席是义务奉献,没有岗位报酬。借改革东风,7个县解决了村妇联主席岗位报酬问题。石泉、紫阳将村级妇联主席纳入村(社区)干部核定职数,分别按照每年9600——18000元、4000——5000元落实岗位报酬。汉阴为1465名妇女小组长解决了岗位报酬。紫阳县双明村妇联主席激动的说:“工资虽然不多,但感觉工作有了价值,自己受到了重视”。
顺势而为:转变方式破难题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随着生活水平、社会结构、妇女素质不断变化、妇联组织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妇联工作一度面临着“千呼不应”的尴尬。市妇联深刻反思,转变观念,发扬优势,求新求变,力求在联系妇女上更加广泛,在服务妇女上更具实效。
2017年 9月,一个为“安康最美家庭”投票的链接被不断转发,“最美家庭”话题迅速引爆“朋友圈”。短短7天,“最美家庭”投票网页浏览量达284.4万次,26.2万人为“最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投票点赞,10.5万网民成为“安康女性”微信号的“粉丝”。活动参与之广、妇女热情之高前所未有,“妇联+互联网”的联系服务妇女方式得到认可。2016年以来,市妇联大力推动“网上妇联”建设,通过组织培训、联办专题等方式,促进10县区妇联全部开通微信公众号,7县区妇联开通政务微博或门户网站,上下联动宣传政策法规、发布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展示巾帼风采、分享健康知识、安排有关工作,并提供维权、家教、家政等网上服务,“安康女性微信40余次进入全国地市妇联微信50强,9个县区微信进入全省妇联县区微信30强,妇联的好声音、正能量不断发出。同时,全市各级妇联建立460个微信工作群、网宣群、联系群,2.3万余名专兼职妇联干部、妇女代表在群内随时交流互动、“朋友圈”里及时发声,成为宣传妇女工作、提供服务信息、引领女性成长的传播平台和妇联“大宣传”格局的有力支撑。
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总结中创新。市妇联巩固提升“上下互动、平行协同、内外结合”三维服务模式,更加注重听取基层声音、更加注重加强部门合作,更加注重聚集社会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妇女群众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促发展成为常态,市妇联领导带头每月到基层调研、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全年下基层时间达到工作时间3分之一以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巾帼脱贫行动、妇女儿童维权等多项工作在多方合作下成效明显,2017年市妇联荣获全国、省妇联妇儿6项表彰。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给予项目支持、联合开展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助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先后指导成立女大学生创业协会,家庭服务业协会等3个社会组织,支持汉滨、岚皋、平利等县区成立女性社会组织,并在市青年创业者协会等5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妇委会,妇联工作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忘初心:践行使命谋福祉
坚持把为妇女群众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把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目标,走进妇女群众、融入妇女群众,努力在妇女所需、党政所急、妇联所能的事情上下功夫。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姐妹掉队。”为了这一目标,全市妇联组织大力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开展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330期,培训妇女3万余人;深入宣传贫困妇女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政策,帮助2469名贫困妇女申请创业贷款11460万元;发动市女企协、市女大学生创业协会、市家协、“康嫂”家政等女性社会力量筹集资金857.85万元,帮扶贫困妇女11698名,努力谱写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的巾帼赞歌。位于岚皋陈家沟社区的妇女创业孵化基地,是全市第一家“妇字号”创业孵化基地,凝结着市县妇联无数心血,目前已吸纳16家“妇字号”企业入驻,提供妇女就业岗位 582个,276名搬迁户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平利、石泉、汉阴等县妇联对接 “社区工厂”,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就业,促进1200余名妇女 “照顾家”与“挣工资”两不误。在我市总结的“4+1”巾帼脱贫模式被人民日报、央广网、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
48岁的龙庆,曾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多年漂泊让她身心疲惫。去年她参加培训后,成为紫阳“康嫂”公司的月嫂,月工资拿到了3600元以上。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金牌月嫂。与龙庆相似,目前全市已有3000余名妇女从事月嫂、家政员行业。近年来,市妇联将家政行业作为妇女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引导、项目支持,指导成立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帮助选定“康嫂”家政培训课程,支持岚皋、紫阳成立“康嫂”家政分公司,发动“康嫂”“红墙”等家政公司加入省巾帼家政联盟,连年组队参加全省巾帼家政服务大赛,助推家政产业不断壮大、水平逐步提高。在第四届“秦嫂杯”家政大赛中,安康家政代表队荣获个人单项一等奖2名,并斩获团体金奖。尤为突出的是紫阳妇联将家政列入全县五大民生培训工程,组织月嫂培训20余期、培训800余人,促进500余人成功就业,得到了省妇联的充分肯定,全省巾帼家政职业经理人培训暨现场推进会在紫阳召开。
代表和维护妇女群益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责。2017年11月8日,安康市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打造“条块结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社会化维权网络的又一举措。近两年来,在巩固妇女儿童维权信访接待站、维权合议庭、维权律师工作站、红雨伞妇女之家、流浪儿童庇护所等363个妇女儿童维权机构的基础上,动员56名法律工作者组成了市级专业妇女儿童维权志愿队,推荐女性人民调解员、信访代理员和人民陪审员835人、234人和138人,维权网络越织越密。2017年3月,市妇联被全国妇联表彰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你唱你的戏,我搭我的台”,群众被组织、被活动,曾是部分基层妇联组织的一大问题。改革以来,市妇联坚持让妇女当主角、请群众广参与,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凝妇女之心、聚巾帼之力。各级妇联组织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群众在自家门口拼才艺、讲故事、谈体会、晒幸福,公推公选“最美家庭”,全市推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8000余户,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000余条,举办家风家训书法展、摄影展、图文展、巡讲会和故事分享会500余场,群众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被充分激发。同时,回应家长“望子成龙”的关切,组织市家教指导中心、艾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幸福家庭教育促进会深入村组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实践活动200余场,活动现场人气爆棚。
发展永远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市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准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为民取向,选准突破指向,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