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清贫艰苦创业谋发展
2009-10-23 17:51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大中小】
王三翠,出生于1972年,家中有姊妹四个,她排行第二,父母亲都是老实憨厚的农民,从小家境非常贫穷的她没能读多少书、认多少字,但却练就了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刚强的性格,这为她艰苦创业打下了基础。
20岁的她出嫁后,没有安贫乐道,固守清贫,在家过贫困小日子的想法。毅然走上外出务工的坎坷之路,她先后在几个矿区做过几十号人的饭,辗转几个省为铺国道线的工程队当过炊事员、送过饭,在外打拼了七八年时间,稍有一点积蓄便回家偿还了家中历年的信用社贷款,然后用剩下的钱开了一家小商店。由于经销店服务的区域不宽,只够平时花销,开了两年后,2002年,正赶上县上发展旅游产业的大好时机,王三翠便瞅准这一机遇,关掉了小店,率先将自己居住的农舍进行了一番粉刷改造,在岚皋农家乐还没兴起之时,就在杨家院子自己家中开办了农家乐,前几年在外打工给民工做饭练就的手艺派上了用场。
农家乐开业后,王三翠吃苦耐劳,起早贪黑,自己清早出门采购蔬菜又当大厨师。由于服务周到,迎来了很多素不相识的远方客人,家中整天座无虚席,应接不暇,还有相当多的客人来电话,由于地方受限制,没办法接待,只好婉言谢绝。农家乐算是赶上县上的好政策,红红火火的办开了,但由于是自家的住房改造的,用餐的游客很多,接待不下这一矛盾很快凸显了出来。王三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办?她和丈夫商量,就是贷多少款也要想办法盖房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她一面在面积有限的土墙房中接待客人用餐,为了保证质量,让客人达到满意,再多的订餐电话打进,她都实行限量接待,保证让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方面筹集建房资金,开挖地基,修建新房。2003年,经过一年时间新房终于建好,接待量由原先的每天40人用餐,增加到可满足120人用餐。员工人数由3人增加到8人,而且按月支付工资。2005年为了配合县上的旅游产业大发展,在杨家院子进行了统一的巴山民居风格的房屋改造,王三翠率先带头投入五万元资金进行了房屋改造,从而推动了整个院子的旧房改造,经过改造后的杨家院子,面貌一新,迎来了周边县市众多参观者。
经过七年多的农家乐经营,王三翠立足本地,艰苦创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3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手下有员工8名,解决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每个员工平均年收入在12000万元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30万元,完税1.8万元。自己办农家乐致了富,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女能人,在远来近去的客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成绩面前她从不骄傲,从不满足现状,她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向同行们介绍。她支持村上的养猪,养鸡和种植能人,带动他们共同发展,她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确,产业的发展要靠成功人士的带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向上,稳步发展。
王三翠十几年来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是靠自己艰苦创业获得了成果,她富不忘本,热心当地的公益事业,在岚皋“8.7”特大洪水灾害,“5.12”汶川大地震中她都积极主动捐款捐物;她孝敬老人,团结邻里,资助困难群众,十几年如一日地承担母亲吃药打针,请医抓药的负担和费用,独自将不足六岁的小弟供养上大学即将毕业,毫无怨言。王三翠所做的一切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口头表扬,受到了市、县、乡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她家正厅墙上挂满了与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合影,挂满了各级政府组织颁发的荣誉证书。这一切记载着这位创业女性光荣的业绩和成长的足迹。
在人们纷纷称赞王三翠创业成功的时候,她道出了这样的心声:“我办农家乐能有今天,靠的是党在农村的政策好,县上发展旅游的思路好,各级政府组织为我们发展搭建了这样好的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创造,我今后还要下决心把环境搞得更好,提高服务质量,多参观 ,多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向农家宾馆发展,争取开发出1到2种自己制作的,游客喜爱、携带方便的旅游产品,把杨家院子这一品牌打的更响,做的更大、更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